【
仪表仪表网 仪表产业】1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在京启动。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2015-2025年)》于2015年正式发布。根据这一规划,项目将针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立项的陆地观测卫星的基础、共性应用支撑保障需求,建立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共性应用支撑平台。该平台作为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面向“十二五”部署的9颗卫星以及后续卫星的应用,提供共性、基础性服务与保障设施,与不同层次应用有效对接,实现业务卫星和科研卫星各载荷共性信息产品检验、共性技术评价以及基础资源共享,为卫星遥感应用业务部门与区域应用提供业务化服务。这也是将在上建成由多个行业部门、区域的地面站点组成的遥感共性产品真实性检验站网以及技术资源共享服务的共性技术支撑服务系统。
中科院院士童庆禧出席启动会。他高度肯定项目的重要意义,指出我国加快航天强国战略的实施,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设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将有力提高地球综合观测领域创新能力、释放新型载荷的应用效能、降低应用门槛和成本,推动我国应用体系从科学试验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也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重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重大的跨越式发展。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总工程师肖晶在书面讲话中指出,该项目对于确保空间基础设施卫星数据质量、深化国产卫星数据在各行业和区域的应用、“十二五”及后续陆地观测卫星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共性应用支撑平台终成为行业、区域及公众用户业务服务的系统,成为遥感公共技术资源汇集与共享的系统,成为共性产品质量保障与技术研发支持的系统,成为体现国家对地观测应用领域具有水平的系统,成为我国航天强国战略实施中亮眼的“名片”。
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副总设计师、遥感地球所研究员周翔关于项目初设方案的汇报。项目将在已有站点设施和资源基础上,完成真实性检验场网布局和改扩建,建成由24个光学卫星真实性检验站、6个电磁卫星比测校验场、6个综合实验场、1个基准与综合实验室以及1个应用共性技术支撑服务系统组成的业务化的应用支撑体系。建设架构开放、信息集成共享、服务可定制的技术研发支撑能力与共性技术试验系统,实现6类真实性数据采集,提供95种共性关键技术及16种共性产品模型算法的共享与检验评价服务,形成全国性、多尺度、全流程检验服务能力。
会议宣布成立项目用户委员会,由国土、环境、减灾、测绘、地震、农业、林业、气象、海洋等卫星应用主要行业、区域单位的用户和专家组成,实现与用户需求有效对接和技术方向把关。会上还举行了部分协作单位合同签约仪式、真实性检验站点授牌仪式。
用户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研究员方洪宾在讲话中表示,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对提升卫星定量化应用能力、促进遥感大数据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发挥国家投资的大经济效益。真实性检验站代表海北站站长、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广民表示,将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认真做好遥感真值数据的高精度采集与处理,并为遥感监测技术的推广提供支撑。
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顾行发作总结性发言。他表示,国家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卫星应用领域发展。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共性应用支撑平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空间基础设施卫星数据深入应用的关键环节。他提出项目建设的三个核心原则,即“服务用户”、“联合创新”、“抓好运行”,同时强调视野,在全国布网及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使之成为支撑国家对地观测应用领域水平的系统。
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航天科技集团等部门负责人和领域内专家,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等卫星应用用户、站点建设依托单位代表,以及系统协作单位的代表和技术专家等共百余人,出席了项目启动会。
(原标题: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启动)